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决胜教育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榆林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1/1/22 16:54:01 浏览次数:624

    2016 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任务,重点从控辍保学、精准资助、入学安置、结对帮扶、师资建设、改提项目、校地帮扶等方面入手,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5月市教育局局长沈效功带领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观摩绥德四小教师结对帮扶工作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23所,其中幼儿园1065所,小学324所,初中158所,普通高中39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中等职业学校25所,高等学校3所,另有小学教学点196个。有教职工64674人,其中专任教师51957 人。在校生72.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58508人,包括学前5468人、义务教育38914人、高中4477人、中职 2443人、大学7037人、研究生169人。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严守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底线。

    严格落实“以县为主”的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全面夯实“七长”责任, 建立健全“公安部门排查户籍、教育部门排查学籍、乡镇村组排查人员去向” 的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榆林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排查核实失学疑似辍学和辍学学生情况的通知》等文件,统筹指导控辍保学工作。同时,加大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动态监测工作力度,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开学后,组织各县市区对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并将当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信息全部采集录入“榆林市教育精准扶贫管理系统”,动态管理,及时跟进, 同步更新,每一名学生的信息可精确到县、到镇、到村、到户、到校、到班、到人,实现“本县就读学生底子清、外地就读学生情况明”。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476128人,利用户籍系统、学籍系统、扶贫系统大数据平台比对,确认有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38914名、一般农户中的边缘户子女651名。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户和一般农户中的边缘户无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


2019年5月市教育局副调研员李向春调研检查米脂县马湖峪小学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二)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围绕“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目标,采取五个结合(学生资助与党的教育方针相结合,学生资助与推动教育公平相结合,学生资助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学生资助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学生资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狠抓六个规范(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管理, 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教育精准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应助尽助。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64.5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6.1亿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5.5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3.2亿元。

    (三)扎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

    近年来,全市积极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13个县市区中30万人口以上的有7个,建成并投用特殊教育学校8所,清涧县开工建设1所,有12个县市区成立了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组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2 个。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588人(建档立卡1070人),其中随班就读1946人(建档立卡 548人)、特校就读657人(建档立卡130人)、送教上门535人(建档立卡257人)、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学生349人(建档立卡111人)、外出康复训练3人(建档立卡6人)、延缓入学36人(建档立卡14人)、初中已毕业12人(建档立卡4人), 义务教育阶段具备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7%。全面落实教职工特教津贴提高基本工资50%和残疾学生每年200元的交通补助政策,并将义务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提高到10000元,保障特殊教育和送教上门有效开展。


2018年5月定边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残疾学生家中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四)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 “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将5.1万名专任教师与3.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从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贫困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助关爱活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扶志”、“扶智”、“扶贫”、“扶困”、“扶心”、“扶行”活动,增强学生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坚定知识改变命运、拼搏赢得未来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知恩感恩、激发学生成才志向,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五)教师队伍建设。

    全市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按照落实交流轮岗和支教计划弥补一批、推行县管校聘调剂一批、实施“银龄计划”返聘一批、通过招聘补充一批 “四个一批” 优化教师结构,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全面落实特岗教师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交通补贴等各项政策。从2018年秋季起,推行教师工资绩效制改革,在教师原工资基础上,财政再增加教师工资总额的5%于绩效考核; 全面提高班主任津贴,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1500元和2000元标准核定,幼儿园按照每班每月600元标准核定;这两部分经费由财政部门按照标准直接下达到学校,由学校依据教师和班主任绩效量化考核进行分配。据统计,2019年,各县市区均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要求。

    (六)旱厕改造项目。

    全市使用旱厕学校共有480所。其中,城区学校44所、农村学校436所。涉及幼儿园75所、小学296所、初中102所、高中7所。我市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按照完整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和粪尿分集式三种方式定“一校一案”改厕实施方案。2019年完成旱厕改造项目20个 ,2020年8月30日完成旱厕改造项目460个,累计改造面积3737平方米。

    (七)易地搬迁学校配建情况。

    全市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92个,涉及13499户,47537人。其中有80个安置点可利用现有周边学校解决安置人口的入学需求。另外,12个安置点规划配建学校19所。建成后,可增加学位14190个(幼儿园 3280 个、小学10910个),完全能够满足安置点适龄教育人口入学需求。

    (八)义务教育改提项目。

    将农村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体育活动场地维修改造,电脑、图书、信息化设备采购,城镇学校扩建扩容、城乡结合部学校改扩建, 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重点解决城镇大班额和农村孩子上好学的问题。2019年至2020年,全市规划改造学校152所,改造校舍面积32.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7.6万平方米,采购教育教学设施设备33650台件套。2019年,批复项目78个,落实资金33651万元。2020年,批复建设项目117个,已下达资金27580万元。

    (九)校地帮扶“双百工程”。

    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召开视频会议等形式与高校对接30多次,签订帮扶协议16个,开展16期技能培训,建立专家工作站2个,启动产业研发项目1个,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榆林学院等12所高校设立扶贫专柜15个,其中榆林学院、长安大学、西京学院各设立2个。疫情期间,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京学院等校采用捐赠的方式,为帮扶县区赠送了一批教学设备和防疫物资。


2017年5月市教育局在绥德县召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会议


    在消费扶贫方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与榆阳区签订20万采购合同;榆林学院帮助绥德县销售滞销山地苹果 16800多斤;西安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累计执行消费扶贫协议资金370多万元。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