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典名著|《浮生六记》

时间:2017-11-20 09:52    来源:未知     作者:ylebook1
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
 
 

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复《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陈寅恪

 
 

 

 

作者:沈复(清代)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ISBN:978-7-5506-2356-9

索书号:I264.9/3480-1

馆藏地:航空港校区图书馆&武侯校区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内容概要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载了二人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陈芸是沈复的表姐,长沈复十月,二人幼即无猜,芸生而聪慧,刺绣之余渐通吟咏,沈复眷其才思隽秀,缔姻。及长,花烛之夕,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耳鬓厮磨,亲如形影,常寓雅谑于谈文论诗间。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视。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知音相得。

 

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庭,二人痴情一往,略无怨尤,患难之间感情益深,然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因贫困,芸至死不肯就医,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

 

 

浮生剧场

 

 

《浮生六记》是北京京剧院创作的第四出小剧场京剧,它以喜剧为外壳,展现出浪漫、抒情、凄美、委婉、率真、纯情的爱情故事。

 

 

本剧叙中年沈复和二伴当,行商各地,夜宿海上花艇。伴当迷醉了沈复,找来貌似沈妻芸娘的歌妓喜儿,敷演往事,期望能套出其书后二卷所载海外仙山的消息。

 

喜儿经历其家居优游之事,渐渐向往沈复当日的小民生活,欲和他一起回江南去。伴当又引导他们,陈其坎坷往事,破灭其美好幻梦。二人演起当日生死离别,携后二卷投海而去。

 

 


(责任编辑:ylebook1)
------分隔线----------------------------